诊断为双眼闭角型青光眼、双眼老年性白内障、左眼高度近视。俞院长建议先用药物降低眼压,再进行手术治疗,挽救视力。
俞院长表示,青光眼临床分为原发性、继发性和先天性,原发性主要有闭角型和开角型,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。陈先生就属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。
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90%以上是瞳孔阻滞因素,随着年龄增长,晶状体变大膨胀,阻挡了瞳孔区的房水外流,使眼压急剧升高发生青光眼。长期的高眼压会导致眼底视神经萎缩,出现眼睛酸胀模糊,看东西范围缩小,最终导致失明并且是不可逆的。

青光眼除药物降眼压外,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。陈先生的眼部情况,单纯做青光眼手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要通过白内障手术把膨胀的晶状体摘掉,换上轻薄的人工晶体,打通房水流出通道,房水循环通畅了,眼压自然就降低了。这样就同时解决了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问题,可谓一举两得。
手术大获成功
视力提升明显
12月3日,在俞院长的主刀下,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+人工晶体植入术(微切口)+前部玻璃体切割术+青光眼滤过手术。术后第一天陈先生的视力恢复到了0.6,眼压也降到了13mmHg的正常值,术后两周视力又提升至了1.0,恢复效果很好。
“手术后眼睛没有胀痛感,眼睛还明亮了,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。非常感谢俞院长,去了这么多医院这次终于找对人了!”陈先生满意地说道。
世界青光眼周
关注全球第二致盲性眼病

每年3月的第三周是世界青光眼周。今年的主题是“视野不丢,生活无忧”。
青光眼是全球第二致盲性眼病,仅次于白内障。与白内障患者大多可以通过人工晶体恢复视力不同,青光眼伤害的是视神经,患者的视力损伤无法挽回。绝大多数青光眼早期无明显症状,据不完全统计,在我市,75%的慢性青光眼患者一经诊断就已经是中晚期。
俞存院长建议:普通人群40岁后应每隔2-3年做一次眼健康检查,60岁后应每年检查一次。青光眼高危人群,如有青光眼家族史、高度近视人、糖尿病患者、有眼外伤史等人群,更应高度重视眼科检查,提高警惕,最好35岁以后每年筛查一次。